蘇文魁-淡江中學校史館前館長

採訪日期 2月17日(四)
採訪時間 上午10:00~12:00
採訪地點 淡江中學校史館
被採訪人 蘇文魁
採訪人 邱迦勒、何曜丞
紀錄人 徐朗恩、鄭仁安
採訪目的 想深入了解馬偕的歷史還有在台的人文教育發展,和了解馬偕行腳的目的,還有動力。

 

引言

  先介紹這次的採訪人物:蘇文魁老師,老師畢業於淡江中學美術班,2000年回淡江中學教校史,成立了淡江中學校史館,並擔任館長,也擔任淡水文史工作室的成員。

蘇文魁老師眼中的馬偕

  在老師眼中馬偕是一個醫療家、教育家,也是一位探險家,馬偕從登陸台灣到過世前,都在走訪台灣,一生往南部走50幾次,往宜蘭30幾次,幾乎都是徒步前往,一走就是3~5天之,也記錄了許多漢人跟原住民的生活狀態,為現今的歷史研究考古正定基礎。

認為能代表馬偕的建築

  第一個是淡水教會,因為是馬偕第一所創立的教會,對馬偕來將意義重大,第二個是偕醫館是馬偕在台的第一個根據地,也是他第一個幫別人看病的地方也是醫療發源地,第三個是牛津學堂,引進西方教育是新教義發源地,最後一個則是馬偕墓園,將一生奉獻於台灣,去世後還是安葬在台灣這座寶島上來代表一生。

大眾可能會對馬偕有什麼誤解?

  大家都把馬偕當作神一樣的存在,但蘇文魁老師覺得馬偕也跟我們一樣是一個平凡的人,也是有人性的弱點,馬偕到後龍去會見一位牧師時,那位牧師嚇到,因為馬偕的語言、口音、膚色,完全就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人,已經完全的融入這個漢人社會文化。

對馬偕的貢獻印象深刻

  馬偕是一位從多倫多派來的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士,在台灣創辦學校、醫院都沿用至今,像是逍遙學院由馬偕創立,今日變成台灣神學研究學院,淡水女學堂今日變成淡江中學,牛津學堂變成真理大學,滬尾偕醫館變成馬偕紀念醫院,對現今社會有著極大的幫助。

建立偕醫館資金來源

  有兩種募款來源,第一個是加拿大那裏有基督長老教會在背後支持進行募款的活動,第二個則是一位名叫馬偕的美國底特律的船長,他的妻子捐了2500元美金來捐給馬偕,滬尾偕醫館的「偕」就是這位船長的名字所命名的。

馬偕引進奎寧水

  與英國一間藥品公司合作,把奎寧水等藥物用低價賣給馬偕,讓馬偕得意去救助台灣人,馬偕故事後,基督長老教會頒發感謝狀給藥品公司,加以感謝。

現今大部分教堂消失原因

  大多是用租的,租約一到就進行拆除,當初馬偕在蓋的時候,沒想到教堂會用這麼久,當時在蓋的時候只用泥土磚跟幾個梁柱搭起來而已,隨著時間的推移,教堂也都差不多倒了,還有當時發生清法戰爭,有幾座教堂被摧毀,但是後來劉銘傳給馬偕一筆賠償金10000元,馬偕用這些錢蓋了7間教堂。

馬偕和原住民

  馬偕傳教有傳到後龍新港社,有一次馬偕在聖誕節的時候還在平埔族部落過夜,後來新店的原住民經過淡水去看一下馬偕,馬偕招待他們在牛津學堂附近住三天在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