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偕與原住民
▲ 偕牧師訪花蓮南勢番/來源:《開放博物館》
【前言】
馬偕在台多年,走訪台灣許多地方,也見到許多不同的風土民情還有各地區的特殊的文化,令馬偕深刻的事,有一次馬偕去泰雅族部落作客,族人就端給馬偕一碗湯,馬偕喝了一口後想說沒有喝過這種味道,於是就問了族人這是什麼,族人就回他那是人頭湯,馬偕驚訝不已,當時的高山族會出草把獵回來的人頭煮成湯來享用,馬偕日記寫到如果漢人殺死生番(泰雅族),會將受害者的心臟拿去吃,然後屍體則被切碎煮食,至於剩下的內臟和骨頭,則會被熬成一種叫做「番膏」的妙藥,據說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。
當時也有漢人迷信吃了「番膏」這種珍貴的藥材後,可以有隱形的功效,因此就不怕被出草。馬偕有一次跟他的同學要去新港社傳教時,馬偕的學生許瑞不幸被原住民給出草,當場生亡。
【馬偕與平埔族的互動】
馬偕一邊行醫,一邊傳教,讓許許多多原本已接受漢人生活方式的噶瑪蘭人,燒毀神像或祖先,改信基督教。感謝馬偕所做的一切,有些族人也取「偕」為漢姓,噶瑪蘭人也給馬偕許多東西,都被馬偕拿來當收藏品。
▲ 馬偕在淡水寓所的博物館及研究室/來源:《開放博物館》
▲ 馬偕在淡水寓所的博物館及研究室/來源:《開放博物館》
【馬偕跟南勢番的互動】
這是馬偕身前手植的麵包果樹,是1890年馬偕到花蓮傳教時,當地原住民「南勢番」 (阿美族) 贈他這種他們叫「八支律」的樹苗,馬偕珍惜的將它帶回淡水種在他家後院,今日砲台埔頂所見麵包果樹,都是此株百年來所繁生的,麵包果樹不耐霜寒,但被馬偕帶到淡水卻保持了相當良好的生長狀況,而且百年來生生不息、枝繁葉茂。 另外,在真理大學人文學院門口也有麵包果樹一株,係1903年由母樹植於此,此樹幹夠兩人合抱,下有雄狀的板根,也按時結果,是顆難得的活教材。
▲ 淡江中學學生與麵包樹/來源:《開放博物館》
參考資料:開放博物館 Open Museum|Wikimedia Commo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