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馬偕偕醫館

▲ 昔日偕醫館外貌/來源:《開放博物館》


  馬偕博士來台時主要工作除了傳教便是行醫,來台初期馬偕便在自家替人看診,不過由於馬偕使用的是西方醫術,較當時台灣的先進很多,加上療效不錯與免費看診等緣故,使越來越多北台灣各地的人們慕名而來。因看診人數的增加,馬偕在1873年5月5日另租民房做醫館,稱「滬尾醫館」(並非滬尾偕醫館),馬偕在台的醫療事業持續發展。

   1879年,該年3月15日時馬偕買了位於淡水河不遠處的一塊土地,並策劃蓋一間新醫館。 同年5月18竣工並於9月14日正式開幕的「滬尾街屋館」正式落成;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作為醫療用途外,1882年牛津學堂開學後,裡頭的學生皆需要到醫館學習。1951到1968年,馬偕的長子偕叡廉也曾租借此處做作為「查經室」。 想當然爾,這間醫館出現後自然造福人民不淺,可惜1901年馬偕不幸病逝後,這間醫館便暫時關閉了。滬尾偕醫館的寂靜直到1906年被打破。

  前一年來台,一樣來自加拿大的宋雅各醫師接手了醫館內的工作,經營的頗有聲色,各地的人們都來接受醫治。 滬尾偕醫館位於淡水,在當時是交通相較不發達的地區,由於看診人數的增加,宋雅各醫師便於1911年向加拿大長老教會提議將醫館遷至台北,並成功得到支持,獲得提供的資金與人手。

  1912 年 12 月由吳威廉牧師設計的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,而約莫1970年左右也分別在新北市、台東縣、新竹市等地建立分院,而其前身「滬尾偕醫館」今日則是直轄市定古蹟,裡面現存有馬偕當時的藥瓶、手術台等,「滬尾偕醫館」正式從醫療奉獻中謝幕,化為歷史的痕跡更是馬偕博士在台灣恩治百姓的證明。


參考資料:開放博物館 Open MuseumWikimedia Commons